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
(相关资料图)
“洋洋一掬水,纡石自为堤。”这是明代海南诗人郑廷鹄五言绝句《买盈村》中的一句,买盈村是现在海口迈瀛村和凤翔公园一带,写的是美舍河优美的风景。如今,得益于治水工作的开展,诗词中的美舍河又回来了。
回来的不仅仅是河流,还有茁壮生长的红树和依水觅食的水鸟。位于万宁东部的小海,经过2年持续开展的退养还滩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,曾经的养殖塘已成为红树林和水鸟们的新家园。
海南自开展“六水共治”攻坚战以来,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,系统推进治污水、保供水、排涝水、防洪水、抓节水、优海水等6项工作,开展全域综合治水。截至2022年底,海南全省193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4.9%,同比上升2.7%,创历史最好水平。
贯穿海口主城区南北16公里的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游憩休闲的好去处。记者 汪承贤 摄
海南的一条条河流,通过“六水共治”工作开启了“美颜”模式。作为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,“六水共治”是一场攻坚战,计划两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,三年剿灭劣Ⅴ类水体,五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。
在“治污水”方面,海南坚持“一河一策”开展系统治污。文昌珠溪河沿岸养殖户多,落差低、水流缓,文昌采取控源、治理、修复等措施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,开展畜禽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,加强河道清淤工作。经过科学系统的治理,今年1月,珠溪河首次退出劣Ⅴ类,文昌市水质优良率提升12.5%。
文昌珠溪河。
针对黑臭水体的治理,今年海南还将开展“清零行动”,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9条河流黑臭水体,并同步建立回头看和动态消除制度。
在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方面,海南今年将推进4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,覆盖率不低于76%,全覆盖的市县增至10个,全年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350公里以上,城镇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1.5%。
围绕治水长效机制的建设,海南积极探索多元化治水模式。去年,海南不断推进“六水共治”工作,以省、市、县、区水务部门为主,整合力量,组建并管理“六水共治”专班,全年完成“六水共治”总投资192亿元,一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、水生态修复项目、商业模式项目相继实施。
今年,海南将坚持“两手发力”,创新治水融资方式,深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,落地一批PPP、EOD、跨行业打包项目,优化多元筹资渠道,探索海南市场化治水道路。
治水更需要“智水”,海南不断提升治水智慧化管理能力。建成“智慧水网”一期平台,集合了水旱灾害防御、水资源优化配置、为民服务等业务板块,能够即时监控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流量及COD、总氮、氨氮、总磷等监测指标。
“曾经的‘臭水沟’不见了,如今美舍河畔还修建了各式各样的湿地公园,甚至比当年还要美。”住在海口美舍河畔的退休教师朱素贤感叹,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,美舍河“逆袭”了。
随着“六水共治”的不断推进,更多河流的“逆袭”还在发生,“美颜”后水清岸绿的河流处处是风景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3 港澳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